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日前對媒體說,智能化對企業來說是一場殘酷的考驗,“其對行業的影響程度不亞于1992年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整體轉型,而那一年后,電視機品牌消失了近一半。”
一切真的會如其所說,死一半嗎?
智能電視很泡沫
電視智能化看似和手機智能化之后,可以依托應用商店實現“眾包”,讓電視機真正個性化和多用途化,然而看似美好的前景卻未必有美好的錢途,國內的智能電視制造商依靠安卓系統來開發自己的產品,往往容易淪為硬件制造商,且軟硬件的兼容性尚不算成熟,過早的推出概念,反而讓消費者在所謂3D電視、LED電視、互聯網電視等一個接一個的概念大戰之后無所適從。
加上配套的應用軟件極不成熟,智能電視更多的淪為一種工程師開發了多種軟件的多功能電視,使得其在目前狀態下反而會引起消費者
反感。
智能電視大未來
智能電視必然是趨勢,并且是兼容并包各種電視硬件升級的綜合平臺。而在目前的尷尬環境下,從電視廠商沉迷的概念炒作的浮躁中走出來,因此誰能夠從單純的硬件制造走向軟件服務供應,真正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應用平臺并獲得來自程序開發者的青睞和支持,誰就能如蘋果那樣贏得智能電視大戰的大未來。
目前海信、創維等國內企業都在打智能電視牌,甚至一些傳統的IT企業也在目標這個領域進軍,就如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手機那樣,他們都在爭奪未來互聯網領域的通行證,而且這也是國內傳統電視廠商在主要硬件技術被國外壟斷或壓制的大背景下,所最易選擇和突圍的一步棋,只是太過于概念,缺乏如蘋果和谷歌在智能手機上的海量應用支持,這讓他們現階段難有成就。
不務實就會死一半
只有廠家真正推出有價值的利益導向政策讓APP開發者能夠從為智能電視提供海量軟件支持,就如智能手機上那樣,唯有如此,智能電視才能真正智能,否則它將難以落地,只能是一個有拓展接口和升級功能框架卻沒有內容的看電視設備。
現在看來,如果智能電視為王,真的會死一半,包括也在玩概念的海信也一樣。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中國電視廠商都太不務實了。